2023-04-18 07:57:47 来源:大象河南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王士伟 通讯员 史中涛
扶沟县公安局城郊派出所“一村一警”专职辅警寇敬宇入警4年来,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自己“泡”在农村基层一线,兢兢业业、履职尽责的从事着掌握社情民意、组织安全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排查化解矛盾等多项工作。
(资料图)
由于长年和辖区群众打成一片,深得辖区群众的喜欢,辖区群众都习惯性的叫他“村儿警小寇”。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在先后荣获扶沟县公安局通报表彰,扶沟全县一村一警的工作第一名、市级个人二级嘉奖1次。
做好“村警”首先要融入群众
寇敬宇在罗沟村开展“一村一警”工作的时候,刚进村就碰了个“软钉子”——村民不让他进家门。
“以前警察来村里普查人口、找人,都有村干部带着,你咋没有村干部带着啊。”村民拒绝的话让寇敬宇至今印象深刻,总觉得村民跟自己有种距离感,从那以后他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在村里转两圈,先在村里混个脸熟。
现在寇敬宇和村里的群众打成了一片,谁家冷暖他先知,人员数据“一口清”。
“李大娘,你的胳膊好点了吧?正在村里走访的寇敬宇刚好遇见从村卫生室出来的李大娘。”是小寇啊,这不刚又在这买了点药,胳膊好多了。
“最近啊,打着卖保健品的幌子卖药的骗子活动较多,要注意防范,看病买药还是要去正规医院……”
“有什么困难了你给我联系,警民联系卡上有我的电话……。”
正是在这样家长里短的聊天中,寇敬宇拉进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由陌生变成了“熟人”。
多走访才能做好群众工作
寇敬宇在2022年终工作总结中写道:“想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多进行实地走访……”
罗沟村的大街小巷都出现过包村辅警寇敬宇的身影,骑着电动车到村里张贴宣传海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挨家挨户走访排查,了解掌握社情民意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罗沟村距县城较近,进城务工人员多,寇敬宇每次都是趁着中午村民干完活都在家吃饭时进行走访。
寇敬宇来到罗姓村民家里。看到寇敬宇,罗姓村民停下手中的活高兴地向寇敬宇打招呼:“小寇,又来啦,赶快坐。”
交谈期间,罗姓村民反映:“同村的张某经常往自己家门前空地上倾倒垃圾,劝说多次都不听,希望小寇能协调解决。”
罗姓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小寇认真的写在记录本上,同时保证走访张某时和他协商解决乱倒垃圾问题。
“群众之间的矛盾,往往都是身边的小事,只有多走访才能第一时间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寇敬宇说道。
发动群众才能更好开展工作
2022年以来,城郊派出所成立了群防群治队伍,社区民警、辅警组织引导,有效开展基础信息采集、治安巡防、矛盾纠纷排查等基础防范工作,扩大巡防覆盖面、提升防范效能,全方位挤压违法犯罪空间。今年以来,城郊派出所辖区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或“刑转命”案件。
担任“村警”以来,寇敬宇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理念,充分发挥社区群众巡逻力量,协助开展基础防范工作,打造社区治理警务共同体。
“村里面的事,村干部了解的要比我多,一村一警工作有他们的支持更容易开展些。”是寇敬宇在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为了守护乡村平安,他又发动治安积极分子、信息员、网格员组成巡逻队,一同在村里开展常态化巡逻防控工作。
该村有两户张姓邻居因树木归属权纠纷争吵多年,双方矛盾日益加深。寇敬宇了解情况后,联系村干部作为“中间人”,
对当事人双方多次走访,多方反复奔走,经过连续多天的努力,终于成功化解了这份“积怨”。最终双方当事人在村干部的见证下握手言和。当事人双方纷纷伸出大拇指,认为这事小寇处理的公道。
没有热血沸腾的故事,在“三零”创建中,“一村一警”的民警、辅警像是吃苦耐劳的“老黄牛”,默默工作在基层一线。
他们离群众最近,是矛盾纠纷的“化解员”,也是警民之间的“连心桥”;他们把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村民的家门口;他们有效化解各类邻里矛盾纠纷,努力实现着“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谱写着乡村的平安乐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