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报!“三长语文”主张下字理识字在一年级识字课上的运用

2023-04-03 14:20:47     来源:东方资讯

港北区木兰河小学 覃丽红

摘要: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一年级识字课上渗透字理知识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字理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关键词:“三长语文” 字理识字 意义 策略

一、“三长语文”教学模式的主要要义

“三长语文”教学模式是贵港市港北区教育局教研室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而淬炼出来的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三长语文”教学模式分为六大步骤推进课堂教学,分别是:导入明目标——找法解内容——品读养人文——寻点搭支架——迁移练语言——拓展提思维。在“三长语文”教学模式下,一年级语文的识字写字课与“字理识字”相结合,可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二、什么是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对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字理分析。字理识字教学法具有形象性、溯源性和趣味性。

三、字理识字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统一语言文字。字理识字意义一是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二是提升汉字的识记效率;三是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

四、字理识字法与“三长语文”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的策略

小学阶段是识字、写字的重要阶段,一年级是为识字、写字打基础的重要阶段。通过研究和实践,发现“字理识字”方法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能牢固识记生字。下面谈谈字理识字法与“三长语文”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与“三长语文”教学相融合,在课堂上落实识字关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字理识字教学法与三长语文教学融合,从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营造有趣的、有效的识字教学课堂。

1.图文并茂法。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将僵硬呆板的文字符号变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燕”字时,通过出示图片、象形的燕字和楷体燕字进行比较,找到楷体“燕”字中燕子对应的头部、身体、翅膀、尾巴,让文字变得更加直观、形象。

2.猜谜法:如教学“香”字时,可以出示谜语“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这样的方法可以慢慢渗透,学生在日后的识字中也可以出一则谜语,帮助自己识记生字。

3.字族文识字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3》一课是通过“青”字家族的一个字族文带领学生识记了“青、请、清、情、晴”等生字。字族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住,是区分同音字、形近字的好方法。

4.溯源法:在教学“羊、鹿、象”字时,通过讲述它们的发展演变,知道现在的“羊、鹿、象”字从何而来,不仅直观形象,理解起来也更容易。

5.动作演示法。《小猴子下山》一课有很多关于动作的生字,如“掰、抱、摘、扔”,这些字都有提手旁,虽然“掰”没有提手旁,但它其中包含“手”字,这样的字都和手部动作有关。

6.故事法:在教学“休”时,可以说一个人走累了,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这就是“休”字。

(二)字理识字法与“三长语文”教学模式相融合,在课外落实识字关

“三长语文”教学模式重视对教材的充分利用,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步骤让新课标的理念和语文学科素养得以落实。字理教学与“三长语文”教学模式相融合,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1.组织形式多样的“字理识字”延伸活动

在“三长语文”教学模式下,组织形式多样的“字理识字”活动,激发一年级学生认字识字用字的兴趣。

(1)制作汉字演变小卡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通过字理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指导学生制作一张图文并茂的汉字演变小卡片,通过师生互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对汉字演变的了解,提高识字能力。

(2)制作字理识字思维导图,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找一找自己最想了解的几个汉字的来源、演变过程和这个汉字的小故事,采用思维导图、学习小报、小视频等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学习收获。

2.开展讲汉字故事比赛,拓展字理识字教学活动

通过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汉字的故事、演变过程等知识,既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文字的兴趣。

3.观看汉字演变的动画片,提高兴趣

动画片《十二生肖》的汉字动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汉字精灵的灵动。当汉字以直观形象、如画、如故事般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时,他们才会印象深刻。

在“三长语文”教学模式下,一年级识字课堂中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进行汉字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字形来理解字义,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快乐中认字识字用好汉字。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带动学生解历史,感受文字背后的深刻寓意,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明星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