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光之传道师_光之传道士-每日热闻

2023-03-11 06:01:34     来源:互联网


(相关资料图)

一、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晚明时期到清朝中期,约有500名耶稣会士来华,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大炮铸造法、历法、绘图、算术、天文、几何等西方文明,这为提供了使其自身现代化的机会。但这一缕微弱之光只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士大夫中隐约闪亮,的士大夫总体上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自负非凡,以至不承认常要吸收外来学识。与此同时,传教士也将汉学传回了欧洲,利玛窦翻译的《孔子四书》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1682年耶稣会士向教皇呈现了400多部典籍译本,欧洲第一次领略了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些大思想家如歌德、伏尔泰、亚当•斯密等成为中华文明的崇拜者。欧洲上空弥漫着进步的气息。——徐中约《近代史》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东渐”简表阶段时期“西学东渐”简况第一阶段1840~1860年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第二阶段1860~1895年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续表阶段时期“西学东渐”简况第三阶段1895~1900年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据葛兆光《思想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和西方对待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同态度及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人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和认识的变化,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原因。(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态度及影响,根据材料一中“但这一缕微弱之光只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士大夫中隐约闪亮,的士大夫总体上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自负非凡,以至不承认常要吸收外来学识”可知只有一小部分较进步的士大夫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大多数士大夫仍满足于现有文化,不愿接纳西方文化,其影响是不利于的现代化。第二小问西方的态度及影响,根据材料一中西方传教士积极在西方宣传传统文化,一些大思想家也崇拜中华文明,可以看出当时西方积极学习的文化,其影响是有利于促进西方社会的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态度变化,从材料一的基本排斥西学到材料二中逐渐接受西学可以得出答案;认识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个阶段可以看出由学习器物上升到学习制度;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中外交流等角度分析。

二、解答

答案:(1)态度:有一小部分较进步的士大夫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大多数士大夫仍满足于现有文化,不愿接纳西方文化。影响:使失去了现(近)代化的机会。西方态度:欣赏和学习文化。影响: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8分)(2)态度变化:从基本排斥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认识变化: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原因:列强侵华不断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运动风起云涌;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工业持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努力寻求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世界联系逐步紧密,中外交流日益加强,西方文化不断传入。(12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明星

电影